查看原文
其他

鄠邑区PK掉西户区:1个专家PK掉60万吃瓜群众的故事

2017-03-06 小笔非刀 陕光灯


在大西安呆着,户县想要撤县设区的故事,听得耳朵都起茧子了。陪跑了20多年,眼看着长安县升区了,又眼见着高陵县升区了,终于轮到户县头上了。


2016年年底,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撤销户县,设立西安市鄠邑区。


消息传来,人民群众是错愕的,懵懂的。用搜狗输入法,敲出鄠字,在键盘上换了25页才找到;然后敲出邑字,又找了9页。


搞出这么生僻的名字,到底是谁的主意?你出来走两步,户县软面、户太八号、户县农民画保证不联手打你。


△ 以后,它们难道要叫鄠邑软面、鄠太八号、鄠邑农民画?

 

终于有了答案。华商网日前采访到了户县县委书记陆晓延,给出了权威的答案:

五一前后户县或将正式更名为“鄠邑区”。


目前编制委员会正在对“鄠邑区”的各个机构进行重新认定,重新核定编制名称、编制职能;组织部门还要对各级干部进行重新了解和考察后发布统一任命。这项工作大概需要三个月时间。


△ 如果高速出口指示牌的户县改成鄠邑……

 

更有价值的是,陆书记首次揭秘了“鄠邑区”大名出炉的“始作俑者”:

户县最初申报“撤县设区”时核定的名称并非“鄠邑区”,而是“西户区”,这个申报备用名一直到2014年都在用。


但是到了2015年再次申报的时候,民政部要求更改地名,必须要有专家论证环节。


所以后来由民政部中国地名研究所特邀研究员华林甫教授领衔做出了15万字的户县地名认证报告,按照更改地名时要传承历史文化和传统文化内涵的要求,最终敲定“鄠邑区”。

 

这段“揭秘”透露了几个关键信息。 

鄠邑区这个生僻的名字,不是六十多万户县干部群众的本意,他们一直钟情的是简单直接、通俗易懂的“西户区”。最后用了“鄠邑区”这个名字,是一名地名研究所特约专家的主张。


检索资料发现,这名专家长期研究中国历史地理、区划地名,2016年初领衔5名专家,给户县搞了个15万字的课题研究和论证。

 

大专家嘛,既然领了课题,立了项目,拿了经费,不表现点专业水平,怎么好意思?你们说个大白话的名字,我就认同了,怎么体现我的专业价值?最终给出一个曲高和寡的名字,倒也不足为奇。


△ “金周至,银户县,杀人放火长安县”,陕西关中地区流行着这样一首顺口溜。(图/华商网)

 

对于当地政府官员来说,最主要的诉求是从县改成区,从而改变自身的政治地位。只要能让设区,改什么名字不是改?既然民政部说要这么走程序,请个专家要这么咬文字,怎么好有什么反对意见?

 

既然已经板上在钉钉子,那么干脆就将计就计,官方也出来帮着辩解吧:

在户县历史上,“鄠”用了两千多年,而“户”字仅用了50年(这个逻辑,如果建议北京改成北平,西安改成长安,应该都管用)


“鄠”字虽然少见,但并非生僻字,(言外之意,你们吃瓜群众不大会写,可字典里还是有的,只能怪自己没文化喽)


至于说,用了个“鄠”字,就是传承了文化,这么改,是传承历史文化和传统文化内涵的要求,就是更让人哈哈+呵呵的掉书袋文化了。

 

△ 户县,中国鼓舞之乡(图/户县宣传)


户县的文化内涵,传承在六十万户县人身上,传承在户县农民画里,传承在风景、美食等各种生活方式当中。


把户县人民政府的牌子换上“鄠邑”,这两个字端起来,让人敬而远之,就有文化了,这不是文字幻想是什么?按照这么个逻辑,中国人民文化素养要提高,先从恢复一批繁体字做起呗?

 

民政部在更名中设立专家论证的环节,是为了避免有些地方急功近利,胡改乱改,不是为了切断民众的参与与意愿。



在户县更名鄠邑区的过程中,政府申报改名,民政部指定专家关门论证,我们看到了审批、审批、审批,看到了专家、专家、专家,但就是没有看到户县六十多万人民群众的声音,好像普通民众只能是吃瓜状态?

 

看看本地的媒体,各大论坛的讨论,这么好、这么有文化的名字,咋就没听到有多少人点赞的?


民间呼声最高的,是西户区和草堂区,还有甘亭区、户州区、沣京区作为备选,每一个都有一堆理由,最后专家拿着经费写个15万字的报告,就一锤子定乾坤了,真的是可以“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 千年古刹户县草堂寺(图/网络)

 

专家支持鄠邑区的时候说:户县本夏时扈国,商时崇国,周为丰京,秦共公二年(前607年)灭崇国设扈邑,孝公改扈邑为鄠县,以古扈国在此,“扈”与“鄠”通用而得名。一说到夏商,好像很有文化的样子,可这回怎么不考虑当初为什么改成“户县”的?

 

援引资料:1964年,胡乔木、郭沫若为方便计,均建议陕西“好些生僻字眼的地名,请把它们改换成同音的常用字”。同年6月1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杨明轩在《光明日报》发表《鄠字的简化及其他》,支持其家乡将鄠县改名为户县。

 

1964年9月10日,陕西的14个生僻地名在国务院批准后得以简化,如盩厔县改为周至县,郿县改为眉县,醴泉县改为礼泉县,郃阳县改为合阳县,鄠县改为户县,雒南县改为洛南县,邠县改为彬县,鄜县改为富县,葭县改为佳县,沔县改为勉县,栒邑县改为旬邑县,洵阳县改为旬阳县,汧阳县改为千阳县……为了增强文化内涵,难道让这些“没文化”的名字,统统都改回去?

 

在专家眼里,不就是个名字吗?改为鄠邑有什么不可以?它对当地居民造成的书写不便,传播不便等等影响,那些拿了科研经费的专家,可就完完全全不需要顾及了?

 

△ 让西成高铁户县东站咋办?(图/华商网)


正常的模式是,专家论证可以给出建议,但最后应该让户县干部群众自己参与去决定。鄠邑区不见得一定就没有西户区好,但它应该是所有当地民众参与讨论、决策之后的结果,这点事都不能让人民群众参与做主,这难道不是非常拧巴的吗?

 

明显弄拧巴的事儿,我们要让它一路继续拧巴下去?我们到底有没有纠错的勇气? 

按照户县县委书记的披露,大概要到五一前后正式挂牌发布,有关方面正在核定编制名称和职能。


我倒是觉得,鄠邑区改西户区或者其他什么名字,还剩最后三个月的纠正机会:现在承认不当,引入群众参与意见,如果相左,提请国务院修改过来,不但来得及,还很可能成为一段尊重民意的佳话;现在这么妥协了,一路走下去,等公布了、挂牌了,再想纠正就荒唐了。

 

只是,民政部门恐怕不到万不得已也不会给自己找麻烦了,户县官员恐怕也没勇气再做抗争了,最后“国务院”很可能会被搬出来压制不同声音:这是上头的意思,我有什么办法。可国务院分明背不起,也没必要背你们这个锅儿!


△ 户县秦镇米皮,乃关中名吃。(图/寻找老西安)

 

你我这些吃瓜群众,尤其是户县的六十多万群众,恐怕好歹要抓住最后三个月的机会,充分表达表达吧?


借着这“陕光灯”的跟帖留言,你支持鄠邑区吗?你希望户县改成什么名字更好呢?大家还是都出来闪闪光吧。不然,60万民意就这么被1个专家PK掉,别人还真以为我们只配吃瓜呢!

 

作者:小笔非刀

陕光灯(shaanlight)出品 

原创作品,禁止转载


点击查看精彩往期

从173路公交,全面吐槽长安区的交通问题

《大秦帝国》怎么看?上纲上线是文字耍流氓

专访 | 张宝通谈大西安:万里长征走了第二步

西安要做大文化产业,得先让一半的文人下岗

西安追赶超越 | 老和成都比,其实很搞笑

陕西官员必读的11本书 [肉测几百本推荐]

西咸新区归西安 | 对陕西西安咸阳啥影响

王永康27个烟头的路数,几人真正看懂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